新《公司法》对法定代表人有哪些影响?

栏目:经济与法 时间:2024-08-19 来源:信之声
2024年7月1日起新《公司法》正式施行。新《公司法》对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公司治理结构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司法》对法定代表人的影响。


一、强化法定代表人责任

新《公司法》第十条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代表公司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或者经理辞任的,视为同时辞去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辞任的,公司应当在法定代表人辞任之日起三十日内确定新的法定代表人。

可见,新《公司法》扩大了法定代表人的选任范围,从代表公司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或者经理里选任,法定代表人、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或者经理都代表公司从事经营活动,这可以使公司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代表或者代理外观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同时对任职有了更实质的要求,增加了“代表公司执行公司事务”的规定,实际上是要求法定代表人应实质参与公司管理、执行公司事务。这有助于规范公司的内部管理,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同时,也为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增强了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还体现了公司自治的原则,允许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规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方式和职责等,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二、法定代表人签署出资证明书

新《公司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出资证明书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由公司盖章。

出资证明书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公司向股东签发的一种证明文件,是确认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以及股东所投入的资本额。新《公司法》要求出资证明书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和公司盖章,旨在保护股东和公司的合法权益,防止因出资证明书的不规范或伪造而引发纠纷。同时,它也规范了公司签发出资证明书的程序和标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三、明确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行为的法律效力

新《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

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对法定代表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首先明确了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归属问题。这意味着,当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与各类民事活动时,如签订合同、参加诉讼等,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将直接由公司来承担。这一规定明确了公司与法定代表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使得公司的法律责任更为明确和清晰。

第二款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这里的“善意相对人”是指在与公司交易过程中,不知道或无法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范围的第三方。对于这类第三方,即使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超越了其职权范围,公司也不能以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为由,否认交易的有效性或拒绝承担责任。这一规定旨在保护交易的公平性和善意第三方的利益。

法定代表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损害,那么这种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将由公司来承担。这一规定明确了公司在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损害时的责任,使得受害人能够直接向公司主张权利,获得相应的赔偿。

同时,在公司承担了因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造成的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后,公司有权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追偿。这一规定为公司提供了一种内部追责机制,使得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需要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助于督促法定代表人认真履行职责,减少因疏忽或过错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顶部